課后服務全覆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長 “接娃難” 的問題,但不能說完全解決了,具體分析如下:
時間銜接更合理:課后服務延長了學生在校時間,推行 “5 + 2” 模式,即學校每周 5 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,每天至少 2 小時,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。像廣州的雙職工家庭,以前為孩子放學沒人接發愁,現在孩子參加課后服務,家長下班后再接孩子,工作與家庭平衡得到更好維護。據調查,推行課后服務地區約 90% 的家長表示接送孩子壓力明顯緩解。
服務內容豐富多樣:除了延長時間,課后服務還提供作業輔導、興趣培養等多種服務。學生可在學校完成部分作業,家長下班回家后,孩子不再被大量作業纏身,家長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,親子關系更加融洽。例如北京某小學開展課后服務后,超 80% 學生表示能在學校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。同時,上海一些中小學的課后服務設有繪畫、書法等藝術課程以及編程、機器人制作等科技類課程,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,也讓家長更放心地讓孩子留在學校。
特殊情況難以滿足:部分家長工作時間特殊或有突發情況,如醫生、警察等職業,可能面臨加班、值夜班等,即使有課后服務,也可能無法按時接孩子。還有一些家長因工作地點變動、交通擁堵等原因,難以在課后服務結束時準時趕到學校。對于這些家庭,課后服務可能無法完全解決他們的 “接娃難” 問題。
服務時間存在限制:雖然課后服務時間與大部分家長下班時間銜接,但對于一些下班特別晚的家長來說,學校的課后服務時間可能仍然不夠。一些學??紤]到教師的工作時長和精力,難以提供更晚的延時服務。
總體而言,課后服務全覆蓋是一項惠民政策,對解決家長 “接娃難” 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。但由于家長群體的需求復雜多樣,要完全解決這一問題,還需要學校、家庭、社會等各方進一步共同努力。